“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真诚,不欺骗别人,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信”就是守诺言、讲信用,不论对自己还是别人,凡是自己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习近平同志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这一重要论述,为今天党员干部弘扬守诚信的传统美德提供了遵循。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争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切实履行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诚信,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诚实无欺,主要指人的自我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内存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境界:“君子诚之为贵”,“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诚者,圣人之性也。” 二是相互信任,主要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这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三是信守承诺,通常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诚实与信用齐飞,文明与道德共鸣。诚信,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推动着社会与时俱进。
除了人们日常交往中所常见的诚信内容,其实还有两个诚信内容值得我们去关注,即“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它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政务诚信是指政务活动中的各级政务机构和政务人员对公民真实不欺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求做到“内诚于心”和“外信于行”。它是引领社会诚信的有益标杆,不仅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的有力助手。
商务诚信是指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和谐关系的体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围绕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会展广告、中介服务、企业诚信制度等领域,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
那么,如何巩固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是摆在当前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应该从几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是要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二是要促进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三是要积极培育诚信服务市场。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行业组织要根据职责分工,在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中,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实行归档管理; 四是要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对失信的市场主体要依法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限制其经营能力或市场准入,增加违法成本,使其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沉重代价;五是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要通过对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氛围,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业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吾日三省吾身”诚信照亮人生;企业适者生存,诚信是其根本;社会和谐发展,诚信是其灵魂。
来源: 黎平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