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做好“天津好人”候选人推荐上报的通知要求,宝坻区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杨继征、刘学斌、王立强等7人为2022年第四季度“天津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9月28日—9月29日,共2天。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或发现问题,请以电话形式向宝坻区文明办反映。
监督电话:022-29220061
宝坻区文明办
2022年9月28日
2022年第四季度“天津好人”
候选人名单
助人为乐类:
杨继征: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公益情怀矢志不渝
杨继征,男,42岁,宝坻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先后荣获2020年宝坻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优秀志愿者、2021年度宝坻区红十字会救援标兵、2021年度天津市红十字系统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019年,他毛遂自荐报名加入蓝天救援队,从志愿者开始干起,舍家舍业坚持出勤操练转为正式队员后,更是勤学苦练,凭着自己较强的身体素质及较高的工作能力,自费学习潜水、急救等知识技能,又主动报名参加中国红十字总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并取得师资证书,除日常开展救护员取证培训授课外,经常义务参加区内组织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推广活动。2022年暑假前应区教育局之邀,专门利用网上课堂为全区在校学生讲了一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和儿童溺水急救课。
2021年7月的河南水灾,他和队友们在队长刘宏岩的带领下作为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队,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新乡卫辉市,当看到灾区一片汪洋、洪水湍急、百姓被困的情况,他们顾不得危险甚至生死,一心只想着救人要紧。队长受伤了,部分队员受伤了,冲锋舟撞坏了,但他一直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经过十昼夜的连续奋战,他们成功转运受灾6000余人,搜救1000余人。
2022年1月,天津迎战“奥密克戎”,他和队友们积极响应区防控指挥部号召,带头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大筛志愿服务和入户“敲门”活动。他带头搭帐篷、设置隔离带、维护检测秩序,无论寒冬与酷暑,发挥出平时训练技能的超常水准。他积极响应“敲门行动”,深入霍各庄镇,配合镇政府踏遍每一家企业,核查每一名员工,工作一丝不苟,生怕漏掉一个小环节。
每次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记得有一次正是刚刚进入寒冬,一辆汽车不慎落入水中,他不畏严寒携带潜水装备潜入冰水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成功协助岸上救援人员将汽车打捞上岸。作为蓝天救援队应急救护培训骨干力量,他先后进行百余场急救知识宣讲,受益人数达到上万人。
他只想和队友们一样,做一个不计报酬、不畏艰苦、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有任务,保证第一个报名,一场不落;只要有学习深造的机会,一次不放,多学多得。通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摸爬滚打,他的业绩等到群体队员的一致认可,今年救援队换届选举时,全票当选为副队长。
4年来,他前前后后出任务300余次,水域搜救打捞、走失人员搜寻、赛事保障、急救宣讲...也正是在一次次救援活动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在加入蓝天救援时心中许下的“服务人民,在危难面前竭尽所能挽救生命”的誓言。
刘学斌:退休不褪色,发挥光和热
刘学斌,男,69岁,中共党员,天津市宝坻区潮阳街道小广林木村村民。身为31年党龄老党员,已从教师队伍中退休10年的他,一直在继续发挥着一个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刘老师患有腰间盘突出,但他在小广林木村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不懈相助前进。常言道爱的心灵是快乐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人生是美丽的,别看他古稀之年,但他平时爱说爱笑,还真像个孩子。在美丽村庄建设、疫情防控、防诈骗宣传、危险房屋检测、志愿者活动等,他都与村内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在一起,主动帮村两委做很多工作,为小广林木村的发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疫情防控忙动员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他广泛宣传防控的知识,讲解洗手“7字法”,用“戏说”的方式给中老年人讲解示范,让大家实践中得到新的收获。他不定时、不定位,向村民讲解室内勤通风、勤晒被褥、勤洗手,强健身体的好处。当他完成党支部交给他接种疫苗的村民统计任务之后,发现有些老年人担心副作用,于是他针对性地找到这些老年人,现身说法并分析接种疫苗的好处及不接种疫苗的影响,广泛动员老年村民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志愿服务做表率
2021年冬天的大雪,当村民们推开门看到村子的主要道路上铲出了一条便民小道,村北饮水站旁的冰雪也被攒成了堆,而刘老师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淌,路过的人看见后称赞道“还是老师的素质高”。就是这点滴平凡小事,彰显了一位党员教师的品格,用这种品格也见证了他退休不褪色的精神。
他主动号召并带领村内大学生、村民志愿者在村内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在2022年核酸筛查中,他每次都带头提前布置现场。有人对他说,“你退休了这么大年纪还干这些干啥?”他笑着道出自己的心声:“我退休前给学生常讲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现在我虽然人退休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永远不会退休的,我就是要把自己微弱的光和热发挥出来。”
“刘老师可给我们帮大忙了”“学斌是个热心肠的人”当村民提起刘老师时都是一声接着一声的夸赞。“我举手之劳而已,人都会有老的时候,遇到困难相互搀扶一把就过去了”。这就是刘老师听到赞扬后经常说的话。
三尺讲台上,他教书育人;三尺讲台下,他率先垂范。他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商品格。
见义勇为类:
王立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见义勇为救治落水儿童
王立强,男,46岁,宝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从事临床工作22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直保持着工作的激情和向上的活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努力钻研、率先垂范,危急时刻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笃定前行。在危难面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仁心仁术救治落水儿童,2022年被宝坻区见义勇为协会认定为见义勇为行为。
2022年2月10日,正值中午上班时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立强上班途中经过窝头河附近,发现几名群众以及消防员正在水下救人。他丝毫没有犹豫,把车停在路边,冲过去与救援人员一起将一名老人和一名儿童救上岸。两个人救上岸时神志不清、口唇发紫、四肢冰凉,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他当即判断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须立即进行抢救。他把患儿平放在地上,给其充分保暖,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指导其他救援人员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几轮有效的心肺复苏,患儿意识逐渐恢复,他将脱离生命危险的孩子交给其他救援人员后,迅速跑到老人身边继续抢救,直到120急救车赶到将患者抬上救护车...之后悄悄离开现场,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继续前往医院上班。
患儿送至宝坻区医院急诊科经过初步抢救后收入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王立强副主任始终未与正在寻找救命恩人的患儿家属提及此事,后参与抢救的公安人员来重症医学科了解患儿情况时一眼认出了他,家属才找到了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心人,并对王立强副主任表示深深的谢意。经过精心治疗,患儿最终好转出院。
呼吸心跳骤停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突发面色青紫,或苍白、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各种严重疾病、窒息、电击、溺水、严重外伤等突发意外事故均为其常见原因。心跳停止4-6分钟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正是王立强副主任第一时间采取了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抢救患儿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拯救了患儿生命,同时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王立强副主任的见义勇为行为,既展示了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能力和综合救治水平,又弘扬了社会新风尚,汇聚了社会正能量。
周永起、田学颖:女童不慎落入鱼池 夫妇二人齐心救助
周永起,男,44岁,中共党员,宝坻区林亭口镇小侯庄居民。田学颖,女,45岁,宝坻区林亭口镇小侯庄居民。夫妻二人受到天津市公安局宝坻分局见义勇为表彰。
咚咚咚!咚咚咚!“有个孩子落水了!赶紧出来救人!”2020年7月8日19时28分左右,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小侯庄村,正在厂子里工作的周永起突然间听到妻子田学颖急促的敲门声和喊叫声。
“不好,出事儿了!”周永起心想。随后,他夺门而出!出来后,就看见不远处有个女孩在鱼池里面扑腾,来不及思考,就跳进水中。
下水之后他发现,女孩所在位置的水不浅,靠近她的时候,求生欲望让这孩子紧紧地抓住了周永起,这一下子,让周永起也没有力气了。周永起回忆,“刹那间,我在往下沉!快喘不上气儿了。”
田学颖见状,也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二人齐心协力将女孩救回岸边。周永起说:“因为抢救得及时,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只是有些害怕,一直在哭,我们一直安抚着她。”
“真是太感谢永起夫妇了,要不是他们救得及时,这孩子就‘没’了!”被救女孩母亲眼中含着泪花、充满感激地说道。
见义勇为永远与风险相伴,然而,正是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唱响了一曲曲见义勇为的赞歌,成就了见义勇为者的崇高与伟大。
周永起夫妇救人的事被传开后,他们俩成了周边村落的“网红”,不少人给竖大拇指。“周永起和田学颖这俩人善良、有勇气。能在别人遇到危险的情况下,不考虑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救人,这种精神和行为都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小侯庄村村民周大爷说。
通过这件事情,周永起后来还专门学了一些救人的技能,比如从背面、侧面接近落水者,以侧、仰泳的方法将溺水者带到安全处;万一被落水者抱住,不要慌张,先将被救者手脱掉,再从后面救助,用左手伸过其左臂腋窝抓住其右手,或从后面抓住其头部,以仰泳姿势将其拖到安全处等等。
在危难关头,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弥足珍贵;在日常生活中,善意先行更像拂面的春风。周永起夫妻二人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但如果遇到了,他们肯定还是要立刻救人的。
敬业奉献类:
曹彦泽:红门火焰蓝苦练业务本领救民于水火
曹彦泽,男,28岁,中共党员,2017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宝坻区东城北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三级指挥员。曹彦泽自参加消防救援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一名消防救援人员的光荣使命。先后被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评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1次,“优秀基层干部”2次,被宝坻消防救援支队多次评为训练先进个人,并取得天津消防救援总队2021年执勤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十五米拉梯第二名,冬训比武考核纵深灭火救人操第二名的成绩。
自觉锤炼思想作风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形象良好。纪律是完成一切任务的保证,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出战斗力,就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始终带头执行消防救援队伍的纪律,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日常养成,能很好地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消防救援队伍的纪律。他除自身遵守好纪律的同时,又认真的搞好队站内的监督工作,经常对站人员进行纪律教育,使他们时刻牢记队伍的各项纪律,从而达到自觉遵纪守法目的。为消防救援队伍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灭火救援冲锋在前
火场就是战场,每一分每一秒都牵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危。2022年6月21日下午,东城北路消防站接到指挥中心调派,出动三部救援车赶往现场,途中泄漏地点突发爆燃,致使周边建筑受损、围观群众受伤,现场情况十分危急。作为抢险救援车指挥员,曹彦泽同志立即对抢险救援车号员分配任务,并提示全体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由于泄漏点地处城市中心区,人流、车辆密集,救援难度较大,曹彦泽同志带领队员第一时间成功搜救出3名伤员并协助120救护车进行转运,疏散周围群众100余人,随后带领强攻组持续搜索残余废墟内的被困伤员,在反复确认无被困人员的情况下对救援现场进行二次搜救排查,曹彦泽同志不畏酷暑连续奋战10余小时,圆满完成此次救援任务,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兑现一名消防救援人员的庄严承诺。
参加工作5年来曹彦泽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肩负的职责使命,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忠诚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新时代消防精神,在保卫社会稳定、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征途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了一名红门卫士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冯瑞丰: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迎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冯瑞丰,男,40岁,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宝坻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奋战在医疗第一线,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得到了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危机时刻,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冯瑞丰获得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第六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大赛优胜者组第一名、区级优秀医务工作者、区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同时“教师”是他另一个重要角色,曾先后担任全科医师规培基地教学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职务。因成绩突出,曾多次被区医院评为优秀带教教师。
驰援武汉首当其冲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得知前线医务人员短缺,需要全国支援,他毅然报名请战,成为天津市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火速驰援武汉,支援武钢二医院。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基础上,迅速投入一线战斗。最开始那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他不怕苦、不怕累,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捋顺了工作流程,同时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在患者和病魔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在援鄂52天的战斗中,他带领医疗队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77名,治愈出院201人,圆满完成援鄂任务。
两赴前线再立新功
2022年,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疫情袭击天津市,疫情来势凶猛,令人猝不及防。宝坻区人民医院即刻组建了医疗队支援天津市海河医院,冯瑞丰任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历经21昼夜奋战,顺利完成任务。在返岗后第13天,因疫情反复,冯瑞丰同志义不容辞,再次带队出征。在抗疫工作中,他带领的医疗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纵向“一管到底”的经治组责任制、横向的队内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及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和正向的心理疏导来管理病区患者。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前后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93例,其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17个月,未出现死亡及转为重型患者。
关爱队员鼓舞干劲
冯瑞丰在支援工作中也时刻关心自己的医疗队员,本着“人文治队”的原则,召开每日例会、交流工作体会,从队员的心理调整、生活保障等多个方面探索了保障机制,结合党建工作凝心聚力,保证了抗疫期间全队旺盛的战斗力。定点医院指挥部多次现场检查病区医疗、护理、感控工作,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号召其他医疗队向宝坻医疗队工作模式学习。
如今,他重返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他时刻发扬援鄂医疗队、援助海河医院医疗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精神,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负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继续奋斗。
诚实守信类:
张兰芝:80后勇敢对抗病魔 诚信回馈社会
张兰芝,女,37岁,宝坻区大钟庄镇后鲁沽村村民。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她坚强面对;面对近五十万元的欠款,她拖着病体打工偿还;面对社会的关心关爱,她用志愿服务,将爱传得更远。
借的钱,必须还
这几年,每年的年中、年末,张兰芝都要郑重地拿出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两张借款名单,是当初她治病时含着泪一笔一画记下来的。一张大额的,一张小额的。小额的,数目不大,怕人家不收,张兰芝就拐着弯地还,听说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她就去随份子。而大额的欠款,张兰芝得攒一攒。
一个做过肾移植手术的女人,本就没有什么家底,又带着一个患有脑瘫的女儿,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不少人,其中不乏借她钱的人,都说,兰芝别还了,这钱我们不要了。可张兰芝说,那哪行,都是土里刨食儿的人,谁挣钱都不容易,能帮我我就记着大伙的情,这钱我一时半会还不上,但我一点点地还,早晚儿得还上。
几十万的欠款,张兰芝硬生生地扛了下来。省吃俭用,打工挣钱,她一点点地攒,一点点地还,几年间,先后偿还了十五万元。
命运多舛,借钱还钱不是第一次
说起来,张兰芝借钱还钱不是头一回。2009年,女儿被诊断出患有脑瘫,每天五六百元的康复治疗费用,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没办法,张兰芝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
治了四年,后来女儿会走了,能说话了,张兰芝也实在借不来钱了,就办理了出院。这也成为她至今最大的悔和痛,总想着当时要是再给女儿多治两年,也许女儿能恢复得更好。
照料孩子、打工还钱,黑白连轴转之下,在2015年底,张兰芝终于还完了为女儿治病而欠下的最后一笔欠款。天好像透亮了。张兰芝想,只要我勤快,不怕吃苦,又有会缝纫的手艺,这日子总会好起来。可她不知道的是,一个更大的打击正向她涌来。
正因自己淋过雨,更想替别人撑把伞
2016年4月,张兰芝总感觉浑身没劲,还时不时地恶心呕吐。去医院检查,晴天霹雳,从医生的嘴里,她听见了三个字——尿毒症。
听说张兰芝得了尿毒症需要换肾,很多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借给她救命钱,村里人还帮着她发轻松筹。后来镇里和村里又为她办了低保。从几十、几百到几千、几万,一笔笔钱款被陆续送到了张兰芝手中。这些钱,张兰芝是含着泪收下的,这些情,张兰芝也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从女儿患病治病到自己患病治病,张兰芝感慨,这一路遇到的好心人实在太多太多,收获的温暖也太多太多。
虽不时遭受厄运,但生活总有阳光。张兰芝说是大家的支持和关爱,让她重新振作起来。也是这样的支持与关爱,让她有信心把欠款还上。更是这样的支持与关爱,让她从一个接受爱与温暖的人,变成了一个播撒爱与温暖的人。
现在,张兰芝加入了好几个志愿服务队。只要有时间,她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剪头发、缝座椅垫等,和其他遭遇波折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坚强面对……张兰芝说,我现在经济上没啥能力,但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因为我曾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