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做好“天津好人”候选人推荐上报的通知要求,宝坻区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于广和、饶怀春、李立国等5人为2022年5月“天津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4月27日—4月28日,共2天。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或发现问题,请以电话形式向宝坻区文明办反映。
监督电话:022-29220061
宝坻区文明办
2022年4月27日
2022年5月天津市“天津好人”候选人名单
敬业奉献类:

退休不褪色,老书记心系乡村工作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信仰。80岁的老党员于广和曾任村支书27年,现在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干部,他毅然肩负起乡村发展义务宣讲员的重任,以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主题,以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积极组织引导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在冯家庄村党史馆,有这样的一位老同志,他身着板正的中山装,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耐心细致地为参观团体、研学单位等讲述冯家庄村的发展故事。他,就是于广和。于广和是2021年在党50年勋章获得者,年过八旬的他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身体力行地向当代青少年展示老一辈的风采。2021年,冯家庄村党史馆迎来了参观高峰,于广和积极配合馆内安排,有时一天下来,他要讲好几场活动,但老人家从不喊累,不言辛苦,第二天依然精神矍铄地坐在演讲台上。
暑期主题实践高峰期时,老人家放下了自己心爱的菜园,积极为参观的学生讲述村庄的发展,呼吁广大师生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在冯家庄村党史馆和“五爱”教育阵地,于广和讲述英雄们的光辉事迹的同时不忘结合冯家庄村的红色故事,一段段鲜活的经历汇聚成一堂堂生动的党课,那些充满艰辛但又意义非凡的峥嵘岁月在参观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22年,津城硬刚奥密克戎之际,于广和和其他三位村书记组成了一支“书记队”,为村内防疫工作的开展贡献了一份特殊的红色力量。于广和说:“这村里这么大的事,我们是党员,不能不来,还得冲在前面。”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大筛现场,有他!入户排查,有他!敲门行动,有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光和热感染着每一位青年。他带领一批青年志愿者,身体力行地参与起村庄的防疫工作,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年轻人。
虽然宣讲的方式变了,但老同志的热情一点也不减。谈起这些,于广和动情地说:“只要我还讲得动,只要孩子们愿意听,我就要一直坚持为孩子们讲课,也让我这名老党员为党和人民再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转业军人饶怀春“大疫”面前显“大义”
饶怀春,男,38岁,中共党员,2019年11月由部队转业到天津市宝坻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采购科任采购员。刚进入工作状态两个月后我区突发新冠疫情,饶怀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和家庭困难,毅然投入防疫第一线,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不怕困难,用无私的奉献与大爱在“大疫”面前彰显了复转军人的“大义”。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全民战“疫”骤然打响。这场阻击战中,他所在科室的职责就是保障中心和指挥部物资供应,从而保障全区公务用车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正常运行。饶怀春同志身为采购科人员,更是义不容辞和同事们一起东奔西走采购各类防控物资。一方面迅速在网上采购口罩和消毒用品,另一方面不畏风险跑遍宝坻各大小药店、超市,储备物资。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一直吃住在单位,随叫随到,特别是在采购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他更是自己掏腰包垫付了大部分防控物资资金。有人问他这么做图啥?他说:“国家遇到了困难,我虽然不能向医护人员一样去一线支援,但我会在后方拼尽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能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我就值得。”平凡话语,不平凡的事迹,作为一名80后年轻党员干部,他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在他身上得以充分体现。正是他的细致入微,成功保障了中心职工、公车司勤人员和疫情指挥部的安全,从而保障了区委、区政府工作正常运行。
主动请缨赴抗疫一线。2022年1月8日,疫情再次打破了天津的宁静与祥和。面对突发的疫情,饶怀春同志在第一时间做好本部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时,主动请缨下社区当志愿者,积极发挥后勤保障特长,投入到宝坻大筛后勤保障工作中。刚到支援一线,他就立即投入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困难,以最高的效率为方舱临时检测点提供了电脑,桌椅,对讲机等必须物资保障,看到检测点能够正常运转后,饶怀春同志立即又投入到辽宁鞍山支援队的衣食住行保障工作之中。深夜22点30分,忙碌了一天的饶怀春刚准备稍事休息,便又接到指挥部通知急需26台热敏打印机及热敏纸。通知就是命令,该同志先后联系7家单位,打了20多个电话,最终联系将急需的26台热敏打印机及热敏纸送到了指定地点,保障了检测系统的升级和正常运转。此时已是第二日拂晓,饶怀春同志又一夜无眠。
临危受命赴津南。2022年1月11日下午傍晚,忙碌了一天的饶怀春正准备回家看望多病的老母亲和襁褓中的女儿,突然接到指令——马上回单位参与支援津南任务。他立马调转车头奔赴单位,在第一时间按上级指示为支援队准备了300份工作餐,并组织装好车,确保了支援队124人医护人员准时出发。支援对次日凌晨两点到达津南区临时驻地,仅休息两个小时大家再度集结出发,奔赴筛查社区,一场与病毒赛跑就此拉开。为保障医护人员高效工作,饶怀春在暗暗的发誓——无论如何也要保障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购买洗漱用品、药品和手套,为特殊生日购买鲜花和蛋糕,协调购买女士用品等。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饶怀春就无条件的想尽各种办法去落实,用实际行动温暖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心。支援保障任务刚结束饶怀春同志就又奔赴新的保障任务,为天宝、格林豪泰、钰曦、跃龙湾等18个隔离所提供医疗废物桶177个、平板车105辆、喷雾器25个,为隔离人员提供生日蛋糕13个。
舍小家彰显大义。饶怀春的母亲曾遭遇车祸,左臂骨折,丧失了劳动能力,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因需要照顾一岁多的孩子,也辞去了比较稳定的工作,一家人全靠饶怀春这根顶梁柱来支撑。但在疫情面前,他只能吃住在单位,随时接受指挥部命令,无法顾及家中老小。在部队的时候,就是妻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大家庭的重任,现在退伍了,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多陪陪妻儿,孝敬父母,但在大疫面前,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只能把对母亲和妻子的愧疚深藏在心里,因为它相信母亲和妻子会理解他的,因为他是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别无选择。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疫情防控面前,饶怀春同志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以退役军人“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疫”马当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人誓言,诠释了退役军人听党指挥、乐于奉献的责任与担当。
助人为乐类:

全员大筛锁疫情 包子暖胃更暖心
刘彩艳,女,汉族,1980年12月出生,42岁,天津市宝坻区郝各庄镇李台村生人,李台村群众代表。
刘彩艳是勤俭持家的好主妇,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却肯吃苦、肯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着身边的人。她以身作则,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李台村这个大家庭,在李台村有口皆碑。
主动服务,全力支持村里工作。2022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进行了4次核酸大筛查,筛查期间,她了解到,李台村附近的饭店超市都暂时停业了,到村里来的医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在凌晨5点就开始做大筛工作的准备,一天的工作往往都要到下午才能结束,大家一忙起来还吃不上一口热饭,刘彩艳见身边的人都在为“抗疫”奔波,却不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就想着用自己的手艺给大家做点事儿。包子好吃、方便还解饱,家院子里就有大葱和白菜,买肉馅就能做,包点素馅的和肉馅的,让大家吃饱了也吃好了。
1月12日大筛当天,刘彩艳一早便给村书记打电话,询问有多少医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随后绞肉、剁馅、和面……3个多小时,6斤肉、10斤面粉,一锅锅香喷喷热乎乎的包子出锅,自制保温箱打包,再把这些大包子送到村核酸检测大筛现场的各位志愿者和医务人员手里。看着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着包子,刘彩艳才放心地回家去准备一家人的饭菜。
舍己为人,古道热肠不慕名利。刘彩艳的助人为乐早就被村里人所熟知,在2017年秋天,驻村帮扶组来到了李台村,并在村内长期居住。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帮扶组买菜吃菜十分的不方便,时常要到村外去购置,浪费很多时间。这件事大家看在眼里,刘彩艳却记在了心里。在征得家里人的同意后,她决定把自家院子里种的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按时送给驻村干部吃,帮扶组的各位同志多次谢绝她的好意,刘彩艳说:“我家院子大,多种点菜不算啥,解决了干部们的饮食问题,李台村就能更快的打赢脱贫翻身仗啦!”刘彩艳自己一直秉持着“吃不讲排场,穿不讲高档”的行事作风,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着村子走向更好,种种行为,赢得了李台村每一位村民的夸奖。
每个人献出的每一点爱心,汇聚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助人为乐帮助村民的刘彩艳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是收获了李台村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见义勇为类:

舍己救人,担当使命,尽显退役军人本色
李立国,男,退役军人,现任钰华街道前五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兵支书”,2006年入伍,在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区第65集团军193师服役,期间认真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苦练各项军事技能,曾多次代表连队参加军事技能大比武,两次分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班长,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于2008年12月退出现役。多年来该同志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积极投身于家乡的经济建设,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良好形象和风采。
2022年4月10日13时40分许,李立国同志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接到群众的电话称有一名女孩欲跳楼轻生,得知此情况后,他来不及准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随后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也陆续到达了现场。此时女孩正坐到楼顶外延处,双腿悬空,稍有注意后果将不堪设想。
了解情况后,李立国同志与消防人员和公安干警立即研究解救方案,组织人员疏散周围群众,避免现场混乱给女孩造成心里压力而出现过激行为,同时对女孩进行心理疏导。历经一个小时仍未见女孩有回心转意的想法,此时女孩情绪较为激动且体力严重透支,出现晃动现象,给救援人员增加了难度。见状李立国同志改变疏导方法,与女孩进行心理沟通,又通过其他方式极力转移女孩的注意力,待女孩放松警惕后,迅速扑上去,死死抓住女孩的两只胳膊,将女孩拽了下来,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楼顶救人不同于水里、陆地救人,失败与成功只有一次机会,且危险性极大,如果贸然出手后果很可能会非常严重。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李立国顾不得自身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捍卫了他人的生命。
一日从军,军魂便已入骨,一朝入党,党性便已入魂。“若有战,召必回”是军人们的誓言,抗疫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李立国立即亮出身份,“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我先上”此话一出,此行三秋。三年的时间里,李立国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从村居卫生打扫消毒、排查外来人口到来往车辆检查、劝说村民接种疫苗再到隔离人员管控、组织志愿者团队安排部署核酸检测,处处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日从军,一生当勇,初心未改、军魂犹在。李立国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人民群众生命遇到危险时,能毫不犹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承诺。
诚实守信类:

领巾飘扬添风采,雏鹰振翅展新风
刘东石,男,汉族,2006年8月出生,宝坻区王卜庄镇王卜庄初级中学少先大队副大队长。刘东石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1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学生。2021年他当选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天津市代表大会少先队员代表。
2021年3月7日下午,王卜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刘东石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宝坻劝宝购物广场购物。购物期间,刘东石自己一人去了二楼的卫生间。进入卫生间后,他突然发现卫生间隔板的挂钩上挂着一个黑色的鼓鼓囊囊的大钱包。他赶忙打开卫生间的门,大声问道,“有人吗?”连续喊了好几声,可是也没人应答,卫生间里空无一人。这时他想:“这一定是有人上厕所时匆忙离开,将钱包落在这了。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于是,他就在原地等了几分钟。可是等来等去,也没见有人来。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思索片刻,他想或许从钱包中可以找出失主的联系方式,想到此,他迅速打开钱包,看到里面竟有两沓厚厚的人民币,将近上万元,除了现金以外,里面还有各种银行卡,身份证,行车证等各种证件。于是他很快跑下楼,找到超市的服务台,希望通过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用广播寻找一下丢钱包的人。就在这时,一位叔叔从不远处向服务台跑过来,神态焦急,满头是汗,询问是否看见一个黑色钱包。刘东石赶紧迎上前去,通过询问并一一核实,证实了他正是丢钱包的人。当失主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包时,特别激动。他立刻搂住刘东石,不停地拍着他的肩膀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随即,失主从钱包中掏出一沓人民币递给刘东石表示感谢,但被他坚定地谢绝了。他说:“叔叔,这是我应该做的。这钱我坚决不能收!”周围的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不停的夸赞着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刘东石与叔叔礼貌地告别后便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事后,失主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专程和单位领导一起来到王卜庄中学,再次当面感谢刘东石,为刘东石送来了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并激动地握着校领导的手,感谢学校和家长培养出这么优秀的拾金不昧好少年。
2020年疫情期间,他积极投身于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到社区参加卫生清扫活动,小区里的居民经常能在楼道里、电梯间看到他协助工作人员消毒的身影。
刘东石不光乐于助人,还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尤其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特别突出。他的绘画《可爱的钓鱼岛》在2014年第八届枫叶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艺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他已经圆满完成了葫芦丝的整个学程,达到了十级水平,萨克斯达到了八级水平。
诚实守信只是他优秀品质的一个方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诚实和守信为曲,弹奏着一曲奋发向上的爱心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