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做好“天津好人”候选人推荐上报的通知要求,宝坻区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王萌、王希杰等8人为2023年第三季度“天津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6月7日—6月8日,共2天。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或发现问题,请以电话形式向宝坻区文明办反映。
监督电话:022-29220061
宝坻区文明办
2023年6月6日
候选人名单
助人为乐类:
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
用青春书写公益篇章
王萌,女,汉族,2001年4月生,共青团员,她既是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的在校生,也是天津渤海善行帮扶服务中心新媒体中心主任。曾获得过2019年宝坻区优秀学生干部;2021年、2022年天津城建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2年全国大学生“云支教”,“优秀先进个人”“优秀大学生志愿者”;2022年宝坻区“优秀志愿者”;2022年天津城建大学“优秀志愿者标兵”“抗疫先锋志愿者”“渤海道德奖学金”。
倾心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
自2019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后,她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资助困难群众,慰问困难学子、捐赠爱心物资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00余小时。在校期间,作为班级心理委员,她定期发放问卷、私下谈心,组织心理班会,关注每位同学心理健康;加入天津渤海善行帮扶服务中心后,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她都主动参与前期准备、现场实践以及最后的总结工作,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做好志愿宣传,推动志愿扩列
作为一名志愿服务的宣传者,白天在志愿路上步履不停,夜晚在张张纸上笔耕不辍,已经成为她的常态了。截至2023年4月,累计编写宣传稿300余篇,浏览量达10万次,其中多篇文章被“宝坻新青年”“文明宝坻”“宝坻融媒”等区级及以上媒体平台转载,让更多人看到“哪里需要志愿者,志愿者在哪里”便是她心中志愿宣传的意义与价值。为给予志愿者归属感与认同感,她推动开展了“志愿者心言”线上栏目,宣传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推动志愿扩列,该栏目累计发布宣传文章50余篇,浏览量达1.5万次。
志愿服务高考,爱心助力学子
2022年暑假“圆梦高考”活动期间,她和志愿者们每天顶着将近40度的高温为考生、等待的家长以及一线工作者提供服务,增强考生“后援团”力量,助力高三学子顺利高考。2023年高考倒计时100天之际,她和渤海善行新媒体中心志愿者一起策划发起了圆梦高考系列“朋辈帮|学长/学姐说”线上栏目,号召队内大学生志愿者发挥身份优势,为充满迷惑的高三学子排忧解难,缓解高三学子的备考压力,为他们送上高考的祝福。该板块已累计推送30余篇文章,浏览量达1万余次。
助力公益教育,力埋希望火种
2022年暑假期间,她参与了全国大学生“云支教”社会实践,与贵州安顺、河北保定两地4位小学生开展支教活动,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温暖。从前期联系家长到课表编排、课程策划再到备课等等,她都充分准备,只为尽己所能给小朋友们带来更好的课程体验。课上,她以兴趣为导向、用专业来赋能,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寻访天津的红色建筑,并把调研成果绘制成海报,点亮孩子们的建筑梦想。2023年寒假期间,她联合宝坻团区委开展“快乐大篷车”青少年公益课堂活动,从前期报名、活动开展到活动宣传她全程把关跟进,走进乡村为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课程共累计达300余小时,让更多青少年享受到了优质免费的公益教育资源。
理想扎根基层,厚植为民情怀
投身宝坻基层一线工作,提升自身服务意识。2022年和2023年寒假期间,她两次参与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习岗位上,她积极投身政策宣讲,向社区居民宣传生态环保、电信诈骗、安全生产、垃圾分类等知识,推动宝坻文明城区建设。作为家乡的大学生,她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同时,更增添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活动中,她践行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初心。漫漫志愿路上,她将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小我”融入“大我”,用志愿服务擦亮青春底色。
内科医生用爱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张贵勇,男,42岁,中共党员,天津市宝坻区海滨医院内科医生,宝坻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医疗组组长,宝坻区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长。自加入蓝天救援队以来,尽己所能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多项搜救和安全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多次获得“宝坻蓝天救援队优秀队员”的荣誉称号,在2010年获得了“2010年抗疫优秀志愿者”区级荣誉称号,2022年在全市红十字系统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之星”。
绝驰骛利名 专博施救志
张贵勇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从医18年来,他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宝坻区海滨医院很多来看病的都是留守的老人,张大夫不仅耐心为他们解答各种问题,还亲自领着他们去拿药、做检查等。有的老人来了没有带够钱,他还会帮助那些老人先把医药费垫上,因为他知道那些老人从各村来趟城里不容易。张大夫就是这样一个以病人之忧为忧,以病人之乐为乐的人。
湛术普天下 无私公益行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他更是热心于公益事业。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宝坻蓝天救援队后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虽然工作忙碌,但还是尽己所能地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去参加活动任务,从寻找走失的老人,到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安全保障,从搜救意外落水的青年,到打捞溺死者的尸体等等。宝坻区山林少、河流多,因此落水救援打捞任务繁多。每次接到任务,只要有时间他都积极参加。夏季气温高,河边闷热潮湿,蚊虫肆虐,有时候救援会持续到深夜,但他从不叫苦喊累,坚持完成任务才回去休息。为了提高自身救援素质,他积极参加各种训练,包括绳索培训、潜水培训、冲锋舟的操控培训等。
以心为明灯 愿做生命使
作为医生,他热心服务小区的老人和弱势群体。作为宝坻区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长,长期以来,他走进多个社区为那里的群众服务。与小区的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定期开展交流谈心,宣传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为老人定期测血压、测血糖,及时指导小区的老人如何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此外,他还经常进机关进学校,用他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大家宣讲急救知识。
张贵勇说“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不蹉跎岁月,不辜负时光,做更多对身边人有益的事情。”
见义勇为类:
宝坻两村民冲入火场勇救邻居
张德仲,男,汉族,1938年10月生,群众,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老艾庄村村民。张满喜,男,汉族,1970年11月生,群众,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老艾庄村村民。2022年5月16日,发现邻居家着火后,二人义无反顾冲进火场勇救邻居一家。
毫不迟疑勇闯火场
2022年5月16日11时许,在家中干活的张满喜发现家中突然停电,并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谨慎的他出门检查是否是自家的电线出现问题时,发现邻居刘桂英家的房屋正在冒出滚滚浓烟,有火苗窜出。“着火了!”,张满喜大喊并赶紧向外跑,在途中拿起了放在院子里的水管,径直向邻居家跑去。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救人。
义无反顾救出邻居
张满喜边跑边拿电话通知刘桂英儿子李广洪。跑到刘桂英家中后,在浓烟弥漫以及物品烧焦的刺鼻味道下摸索前进,发现老人刘桂英正躺在火炕上,周围的棉被已经被短路的电线引燃,老人的头部和身上已经被烧伤。“别害怕,我来救你了!”张满喜大声呼叫老人问询其有没有事,用毯子等东西包裹住老人,并找到电闸进行断电,随后用自己从家里拿的水管接上水龙头对起火的位置进行喷水灭火。期间邻居张德仲发现刘桂英家房屋起火后,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火灾现场,与张满喜一同用水管浇水控制火势,协助及时赶来的老人儿子将老人抬到屋外安全地带并呼叫120急救中心电话。随后,张满喜、张德仲配合消防救援人员将火扑灭。
大火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面对熊熊烈焰谁能够不害怕?张德仲已年过八旬,张满喜属肢体三级残疾,但两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火情危急时刻,都选择了无反顾地冲进火场救人,他们是凡人英雄,又一次让悲剧化为无形。
诚实守信类:
诚信践诺当好特殊教育的“当家人”
王希杰,男,汉族,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宝坻区博爱学校校长。
“假如我有一个这样的残疾孩子,希望他得到怎样的教育,我就怎样办学;进入社会后,我希望大众怎样接纳他包容他,我就怎样去奔波宣传,要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天津市宝坻区博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希杰9年前上任之初铭记心中的承诺。九年来,他用近千公里的走访入户、奔波调研践行着曾经向近百名残障家庭许下的诺言。
一诺千金 始于心
作为博爱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王希杰自称是“外行”出身,初来到博爱学校,孩子们的善良单纯性格让他更坚定了自己曾经的信念。王校长说:这些孩子就如同我自己的孩子。他经常走进教室、走到孩子中间观察这些孩子,审视教育现状,分析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思考如何为不同缺陷的孩子量身定做个性化教育方案。九年前为精准安置残疾学生,每年他都亲自驱车数百公里,对遍布全区24个镇街的残疾儿童进行入户筛查、评估,做出安置计划。为不负重托,他创新“属地送教+普特融合”模式,把中轻度学生送到学校去,把专业教师送到重度学生家里来,实现了入学率从70%到97%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初衷。
坚守初心 忠于信
“每个残疾学生家庭,都是我肩上的责任。”为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他先后前往近百户家庭,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远的难题,他让学生吃住在学校。他每天早来晚走,这一守就是一整天;中午陪学生午餐、巡视午休的学生,这一守就是九年。曾经在大钟庄镇有一名患有脑瘫的女孩,由于走路困难,家长不能陪读,一直没能入学。王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孩子家中,多次耐心为家长做思想工作:“孩子一定要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不能耽误了孩子,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回到学校,他第一时间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助行器,还买了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再次驾车40多公里送到孩子家中,还请了康复训练教师指导孩子借助助行器训练行走。在王校长及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没过多久,孩子高高兴兴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了。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医疗康复,他拓展了“医疗+教育”的医教融合模式,忠诚于初心,成功与区中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他为学生争取交通补贴、为陪读家长解决午饭问题、为孤儿和单亲家庭解决一个又一个生活困难……
信守承诺 践于行
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增强沟通交往能力,他打通了“学校+社会”校社融合共育模式,凭着跑断腿的韧劲与宝坻区福乐多助残就业基地实现对接,毕业生被全员接纳,按劳取酬,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圆了孩子们自食其力的梦。为助长学生能力提升,他带孩子们走出宝坻、走出天津,送他们步入各种赛场、登上更大舞台,共获得省市级奖励200余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十年栉风沐雨,白了头发,暖了人心,他志在造福一方百姓;新征程诚信践诺,启航征程,续写华章,他甘为残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拾金不昧两少年 践行美德传佳话
杨天润,男,汉族,2013年1月生,宝坻区霍各庄镇香铺王小学学生;杨子丹,男,汉族,2012年6月生,宝坻区霍各庄镇香铺王小学学生。
2023年2月4日,二人在野外玩耍时,途经小河边发现一纸包,里面有一沓百元钞票,共计5000元整,二人在原地等候多时不见失主,后在村干部帮助下联系镇派出所,终于找到失主予以归还。
野外玩耍捡到5000元现金
2023年2月4日下午,正值立春,天气渐暖,杨天润和杨子丹两位同学相约到村外田野放风筝。途经村外小河边时,他们发现一个包裹完好的纸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厚厚的一沓百元现金。经过清点,整整5000元。
多方联系终归还原主
手里攥着这沓钱,两个孩子也是替失主焦急万分,商量后决定留在原地,等候前来找寻的失主。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过来。考虑到天黑以后就更不方便找到失主,于是,他们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向村干部寻求帮助。村干部当即联系了镇派出所。在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最终找到了失主。
失主面谢被婉拒
丢失现金的是他们同村的两位老人。老两口多年前就没有了经济收入,这5000元钱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一年的生活费。当他们从民警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养老钱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两位老人先后到两位同学家里,执意要拿出部分现金进行答谢,但都被两位同学谢绝。他们表示,“老师和父母经常教导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上交,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
杨天润和杨子丹两位小学生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以爱心善举弘扬了新时代雷锋精神,这既是有爱天津的生动体现,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
敬业奉献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深耕细作润己泽人
郝亚男,女,汉族,1984年12月生人,中共党员,宝坻一中语文教师。曾获天津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工作者,宝坻区五一劳动奖章、五四奖章、骨干教师、优秀信息员、网宣员、优秀志愿者等称号。所带班级曾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区级优秀团支部”;示范课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开发的朗读演讲课程,被评为天津市首批精品网络课;20余次在市区级赛课、教师技能大赛、青年教师论坛中获奖;3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主持或参与了9个市区级课题,多次在市、区级演讲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多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写作指导特等奖。
博观约取 传道授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郝亚男不断夯实教学功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她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完成肩负的使命。每接一届学生,都将其当成工作的新起点,她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知道怎么帮助他们、激励他们。她带的每一个普通班都是弹跳到实验班人数最多的班级;卫生最佳班、两操最佳班、优秀班集体几乎没从她手中溜走过。鉴于此,工作刚满六年,她就被学校聘为实验班班主任,成为在此之前学校历史上教龄最短的实验班班主任。她的成长离不开同仁的鼎力相助,所以当她做师傅后,也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她带过六位老师,他们的成长显而易见,成绩可圈可点,获得了许多区级以上奖励。此外,她还兼任青年教师研修班班长,积极组织并带领全校青年教师发展专业。
守土尽责 不遗余力
做年级组长时,郝亚男坚持“学生在校我在校”的自我要求,狠抓习惯养成,大力夯实高一基础。主持团委工作后,她一手抓团务,超前践行“思政课,课思政”的理念,创办了天津市首个中学生青马工程——锋向标青年理论学习班;一手抓宣传,重启校报编辑工作,创设学校融媒体系,她负责运行的一中微信公众号,曾连续三个月在宝坻区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前三,关注人数已破数万人。自担任德育处主任后,她又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保护全校3000余名师生健康的抗疫大旗,同时全面并举音、体、美、劳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了113德育工作思路,使宝坻一中的德育工作更加理性科学,更加有章可循。她还建立了宝坻区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基地,使德育工作更加专业化,并推动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稳步提升;其推行的加强校史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化等德育项目均被“宝坻教育公众号”和《天津教育报》报道推广。
萤火微光 愿为其芒
郝亚男还是是宝坻区第三届青联委员、区红十字会代表、天津市渤海善行帮扶服务中心志愿者。她热衷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参加团区委、区工会、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比赛,义务培训选手的创作和朗读演讲能力。她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助力天津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校园基地“善行宝一服务站”建设与发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积极参加职工“明品”汇子女公益课堂、核酸检测服务、大型考试服务、渤海道德奖学金评选发放等公益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普通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
孝老爱亲类:
自强自立好少年 孝老爱亲传美德
白佳禹,男,汉族,2006年6月生,共青团员,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学生。
他自小自强自立、孝顺懂事,父亲患有腿部残疾,母亲患有精神疾病,面对家庭的特殊和生活的艰难,他从未低头妥协。他常说,社会和学校给了他大爱温暖,他就要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这就是第六届感动津门十大爱心孝亲学子、大白庄高级中学学生白家禹。
小小肩膀撑起家
佳禹的父亲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肢体活动不便,常年离不开看病吃药。母亲患有精神类疾病,不但生活上完全无法照顾佳禹,而且不会说话,经常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一不留神就会离家出走。佳禹瘦小的肩膀,很早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小小年纪不仅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还学会了买菜、做饭,总是尽己所能地为父母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父亲身体活动不便,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佳禹便学会了很多护理技能,只要有时间就会给父亲捶背揉肩,给父亲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母亲一不留神就会走失,这时最着急的人就是佳禹,全家人就要到村里的各个角落寻找,无论冬夏,村里人经常见到风雨里佳禹的小手拉着母亲往家里赶。由于父母都没有劳动能力,全家的开支就是靠着每月的低保勉强维持,佳禹几乎从不买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亲友送来的旧衣服,但他从不嫌弃,想到能为家里省下不少钱,他就特别满足。
自强不息筑梦想
虽然面对需要承担的繁重家务、需要照顾的残疾父母,但佳禹始终没有落下功课,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每一堂课他都积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做题巩固提高,目前正在上高二的佳禹更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争分夺秒地勤奋学习。因此,无论在老师还是同学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榜样。当问到他的梦想是什么时,佳禹的回答不是新房子、新衣服,而是“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亲手治好妈妈的病,让妈妈认出我来”。这个因妈妈而诞生的梦想,有着世界上最坚定,最真挚的力量。
如果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谁都愿意生在罗马。苦难从来都不值得歌颂,我们需要歌颂的是身处无奈命运之中,却顽强不屈的每一个生命。佳禹说,他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情,只是尽力地想把一些平常的事情做好,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着父母,让他们开心,那便是他最大的幸福了。
黑暗原本无情,但往前走,就会有光。
照顾瘫痪婆婆十余载 至情至孝感动乡邻
梁国凤,女,汉族,1975年2月生,群众,宝坻区牛家牌镇西老鸦口村村民。
她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为久病在床的婆婆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的群众,左邻右舍提起她时,都不禁竖起拇指称赞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媳妇。
照顾瘫痪婆婆不言苦
梁国凤是牛家牌镇西老鸦口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妇女,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家里的事情全靠她一人承担,她十余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辞辛苦地照顾着公婆,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无论多忙多累,她做每顿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和喜好做,把菜烧的软烂又可口。2020年梁国凤的公公去世,家里就剩下瘫痪在床的婆婆。老人大小便失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裤子,梁国凤不怕脏,为老人端屎接尿,即使给老人用着尿不湿,多的时候一天也要换7、8条裤子。为了让老人睡得舒坦,她经常拆洗晾晒老太太的被褥,每天都为老人洗头、擦身、翻身、按摩……每次为婆婆做完这一系列的护理她都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从没叫过一声苦。问及这些年伺候婆婆的经历,梁国凤丝毫没有怨言,只是平淡地说:“谁都有老的时候,婆婆这辈子不容易,老来遭受病痛折磨,现在瘫痪了,当晚辈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照顾。”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婆婆时,婆婆逢人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病了十几年了,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好儿媳妇,为我端屎端尿、喂饭喂药地伺候我,别看我身体不能动弹可我过的可开心了,心里亮堂堂的”。
勤俭持家撑起半边天
梁国凤勤俭持家,从不铺张浪费,生活用品方面则是能俭则俭,以朴素勤俭为本,连桌椅、沙发等都是用了很多年的普通木制家具,远不如村里很多老百姓家的摆设。梁国凤去买东西也舍不得花钱坐车,再晚也舍不得在街上吃一顿饭,就是在街上买点没吃过的美食也是第一时间回家让婆婆先品尝。生活中,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每当左邻右舍遇到点急事难事,她都会及时赶到尽力去帮忙;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尽自己绵薄之力伸出援手;每当村里组织各项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与也带动身边的村民一起加入。
梁国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良好的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婆婆幸福过好每一天”,梁国凤朴实的话语里,诠释了一个普通农家儿媳对婆婆的贤孝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感人赞歌。